1. 首页 > 诗词

描写白洋淀文章

描写白洋淀文章

谁有描写白洋淀的文章?

急!!!!!!要精彩的!
白洋五日看回花,馥馥莲芳入梦来”,这是明代诗人鹿善继在白洋淀赏莲时留下的句子,品起来十分有味儿。白天看荷,兴犹未尽,荷香入梦,堪称典范。白洋淀的荷花为华北之最,令世人青睐。为把白洋淀的荷花文章做大做好,安新县委、县政府投资3660万元,在荷花淀内建起了占地2000亩的荷花大观园是以赏荷为主题的景区。它一改以往白洋淀荷花品种单调的现状,荟萃了我国南北各地216种荷花品种,其中名贵品种156个,野生品种60个,设计日接待游客4000-5000人次。成为我国目前面积最大、品种最齐全的荷花展示基地。该园由“五区,一 塘”组成,中区为名贵荷花观赏区,栽种156个中外珍奇品种;东区为登高观景区,建有观景山,山上有观景凉亭,北山脚下有休闲垂钓处,南山脚下有沙滩游泳场;南区为度假休闲区,建有别墅式套房;西区为服务区,设有水生植物商品一条街和泊船码头;北区为餐饮区,设有配餐、餐饮长廊、生态凉亭;“一塘”指大观园中间的千亩荷塘,塘内千亩水面上引进适合深水栽种的荷花60种,中设浮桥、拱桥、栈桥、总长度为1560米,有20座观赏亭镶嵌其上、48个休闲湾供游人划舟荡浆习习吹来的爽风,裹着阵阵荷香,沁人肺腑,使人陶醉;“花种不一乱人眼,锭期不定令人骄”。 白洋淀文化苑 点评:王牌景点 人文与自然结合清代康熙皇帝曾40次到白洋淀巡幸、水围,乾隆皇帝也多次驾临白洋淀。为驻跸休憩需要,在郭里口、赵北口、端村、圈头建有四座水围行宫。本行宫是按照历史资料仿建,宫内有千岁宫、万岁宫、书房、御膳房、朝房、回廊。康熙皇帝以“溪光映带”赞美大淀风光,乾隆皇帝感慨题诗:“万柳跋长堤,江乡景重题。谁知今赵北,大似向杭西。”
白洋淀素有“华北明珠”之称,亦有“北地西湖”、“北国江南”之誉,是著名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白洋淀文化苑是集悠久历史文化,优美生态文化,革命传统文化,淳朴民俗文化为一体的大型旅游景观。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以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实物再现了水上游击战的锋火硝烟;康熙水围行宫、敕赐沛恩寺向世人诉说着人文历史的沧桑和久远;芦花水寨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独具水乡特色的仿古民居把游客带入了如诗如梦的画卷;迎风傲挺的西淀风荷,垂柳依依的东堤烟柳以青春的张力吟唱着“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生命乐章。如果说白洋淀是顶美丽的王冠,那么白洋淀文化苑便是王冠上瑰丽的明珠。她以宁静幽雅、风情独具的气质喜迎八方游客光临。异国风情园 点评:观赏娱乐白洋淀异国风情园,位于白洋淀安新景区内,北临鸳鸯岛,南临休闲岛,占地面积30亩,园内有地道纯真的泰国舞蹈、勇猛骠悍欧洲女子泥跤、触目心惊的泰国斗鳄、出神入化的海豹、狮子捕食表演等。游人还可亲临海豹区投喂海豹、参与险渡鳄鱼湖、享受刺激,体味浪漫,趣味多多兴致浓浓。
白洋淀异国风情园北靠鸳鸯岛、南临休闲岛,占地一万三千平方米,投资一千三百多万元。是一个集高空达瓦孜表演、泰拳搏击表演、泰国民间歌舞、欧洲女子摔跤、鳄鱼表演、非洲狮子猎捕、神秘小屋水倒流、攀岩弹跳于一体的娱乐性、参与性极强的风情娱乐园。白洋淀之窗 点评:白洋淀自然历史博物馆位于河北省安新县白洋淀之风景秀丽的鸳鸯岛上.本馆以祥 实的历史资料,珍贵的历史照片和丰富的实物,真实的展示了白洋淀悠久的 历史文化,生动的再现小兵张嘎和淀上神兵"雁翎队"的光辉足迹,详细的介绍 独具特色的淀区文化.朴实淳厚渔民生活,充分地展现白洋淀的自然资源和水 乡美景.
本馆分6大展厅:前导厅,综合性介绍:人文历史厅,展示白洋淀的形成和 变迁,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名人伟人和重要事件;渔家民俗厅,介绍白洋淀人 民勤劳朴实,丰富多彩的生活;雁翎队厅,展示雁翎队在抗日战争中的武器,交 通工具以及他们端炮楼.截汽船.捉汉奸.打鬼子的英雄事迹;水乡风情园,通 过嘎子家的石磨.石碾.渔船和大戏台等生动的展现了当年小兵张嘎的水乡生活;自然资源厅,汇聚了白 洋淀珍稀禽鸟、鱼类和奇花异草等自然生态资源。 渔人乐园 点评:划船戏水,休闲娱乐始建于2001年,占地1000余亩,地处白洋淀景区,此地史称烧车淀,是宋代名将杨延昭抗金御辽的古战场。景点内水域宽广,水质清澈,周围芦荡莽莽,水中荷叶田田,蒲草萋萋,鸡头丛丛,菱角点点。风和气清,百鸟翔集,游人如织,笑声盈耳,是典型的湿地观光景点。 景区内浮桥蜿蜒让游人遐思细品,比漫步苏堤更有一番滋味;凉亭座座,供游人小憩,倒影水中,不亚于西湖的三潭印月。是白洋淀最大的生态旅游景区。这里水域辽阔、清澈见底、芦苇环抱、百鸟翔集、荷花满淀、游人如织。景区内浮桥环绕,与四座仿古凉亭衔接一体,成为一个全封闭的水上乐园。游人漫步浮桥,尽览自然景观之独特,领略人文景观之迷人。渔人乐园为白洋淀之最。到此游乐,可谓是“酒不醉人人自醉,景色迷人人更迷。” 在渔人乐园,游人可追踪宋祖英排练MTV《十八湾水路到我家》的意境,目睹水乡婚俗表演的精彩,同时,游客还可参与引人入胜的渔民捕鱼表演——丝网粘鱼,加入到鱼鹰捕鱼的船队,品味“鲤鱼随鹰进渔船”的佳趣。另外,景点内备有四十只造型优美的脚踏船,操作简便,无师自通。既可供亲密的情侣同舟共嬉,又可供幸福的三口之家尽享天伦。玩累了可到临时的休息室小憩以减劳累,齐全的冷饮供游人清心止渴。饿了可到芦荡餐厅小饮以解饥乏,多样的特色菜肴令游人食欲顿增,并有漂流小屋可供住宿。元妃荷园 点评: 赏荷看表演元妃荷园综合游乐场位于安新县旅游码头南侧,南北长1750米,东西宽1300米。这里水域辽阔,水质清澈,四面芦苇环绕,水中荷花满园,是白洋淀生态旅游景区中最美的景观之一。
元妃荷园占地约700亩。荷园内荷花叶片大,茎杆挺拔,花瓣肥厚,颜色鲜艳,清香飘溢。自古以来,到白洋淀观赏荷花的人常来荷园。还留下了不少赞美这里景色的诗词歌赋。特别是到了金代,章宗皇帝的爱妃——元妃,名字叫李师儿(就是我们安新县城的人),对荷花情有独钟,喜爱荷花成了嗜好。经常让章宗皇帝陪伴着她来这里泛舟赏荷。这样,这里逐渐成为皇帝和元妃赏荷花的地方,平常百姓不能来此游玩。所以后来人们便把这里称为“元妃荷园”。
在金泰和四年(也就是1204年),章宗皇帝为讨元妃李师儿的欢心,在安新县城建造了“建春宫”行宫,筑起观赏荷花的观莲台,在台的一侧挖莲花池(也叫荷花池),它的种莲就是从元妃荷园挖取的。
园区内的娱乐项目有芦荡迷宫,白洋淀雁翎队表演场,沙滩浴场等。鸳鸯岛 点评:家人和爱侣去的好地方鸳鸯岛度假村为白洋淀王牌景点,占地64000平方米,集餐饮、住宿、娱乐、观光、游览于一体,白洋淀风习习,波光粼粼,视野开阔可以看到淀区秀丽的风景;夜晚渔家灯火,鸳鸯映月,如诗如画可以让你领略微风环抱的感觉。
鸳鸯岛度假村经保定正大集团投资和管理,正成为中国情侣文化圣地,岛内有宏伟壮观的“天下第一铜锁”,灵秀神圣的“月老祠”和集居着世界各地珍奇鸳鸯的“鸳鸯池”。岛内特色表演更是别具一番风情:水乡婚俗表演、鱼鹰捕鱼表演,不仅水乡韵味十足,更能让游客体会参与之美;大型驯兽、驯鸟表演让人拍案叫绝;奇人奇招、东北二人转舞蹈表演让人留连忘返;雅俗共赏、热辣刺激的特色表演会带给您一顿丰盛的视觉大餐。岛内不仅风景如画,且基础服务设备齐全,现代化宾馆大楼可同时满足数百人入住,不同风格的酒吧、饮吧、餐厅给您提供白洋淀特有的美味佳肴。鸳鸯岛长期接待大型会议、团体旅游,岛内常年设有明星情侣俱乐部、鸳鸯岛交友会所、特色婚庆接待、国际/国内乒乓球交流会,可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鸳鸯岛度假村以“爱情”为文化理念,将古老的爱情传说与中国爱情的象征“鸳鸯结合起来”,诠释着中国的情侣文化,把“鸳鸯岛”大造成“中国爱情岛”,创中国情侣文化品牌。
“白洋淀美,鸳鸯岛更美”,一座“白洋淀不夜城”镶在白洋淀内,让这颗华北明珠更璀璨!王家寨民俗村 点评:水乡特色之选王家寨水乡民俗观光园坐落于白洋淀内,西距县城5华里,水路交通四通八达,观光园风景秀美,景色宜人,一侨连两岛,隔塘互相望,有千亩荷塘相伴,是一个集民俗旅游、度假、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度假的理想去处,的确是一处水上世外桃源。多年来,倍受广大游客的欢饮。2006年2月被国家评定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
水乡民俗观光园环境温馨雅致,内设游乐区、荷花观赏区、捕鱼区、采莲区、度假区,各个区内的设计别具一格,独具匠心。
荷花观赏区内荷塘15公顷,占区域总面积的60%,蜿蜒曲折的荷桥穿梭于荷塘之中,犹如一条玉龙在荷塘中游动,穿芦荡、跨荷塘、把三区景观有机的连在了一起,游客既可踏桥赏荷、观鱼、戏水留影,每到夏季,荷花盛开,争艳斗艳,花香怡人,站在桥上俯橄眺望,天水一色,苇淀相连,鱼帆点点,妙趣天成,独特的自然风光和荷塘奇景尽收眼底。
游乐区内一圈形互动的表演舞会台,游人既可赏歌观舞,也可以在其中尽展风采,百亩鱼塘,鱼众多多,为您提供下垂钩、扣花罩、下网、钢叉叉鱼、下小篓等普鱼捉虾的水上活动,让您亲自感受渔家之乐,“自捕淀中鱼,自做渔家饭”,别有一番滋味。
度假区共有50座庭院,800多张床位,内设空调、淋浴、卫生间、十分高档,供游客就餐住宿,在哪家加餐就在哪家住宿,十分方便。每户均有自助厨房,游客可亲自下厨烹饪自己所钩获得活鱼鲜蟹。再用苇箔搭起的美食长廊内,游客可消暑对饮下酒,有可品尝到独具白洋淀特色的全鱼宴、乾隆皇帝独爱的“半蒸半煮”以及水乡各色风味小吃。一排排征起有序、雅观大方的度假屋,伴随着荷香,让您既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有亲自体会到游玩的乐趣,以致乐不思归。
民俗观光园游乐项目:放竹排、放河灯、龙舟比赛、篝火晚会、歌舞演唱会、打水仗、鱼鹰表演、民间手工工艺、织网、织席、打箔、编篓 等,夜幕降临,鞭炮齐鸣,热闹非凡,犹如过节一般。
民俗观光园位于当年雁翎队小兵张嘎水上作战打日本汽艇的旧址,游客观赏当年雁翎队在芦苇当中,用自制的火枪、火炮击觉日本“保运船”的情景,并有老雁翎队队长给游客做生动的战况介绍。此处是一个红色革命教育的好地方。
民俗观光园每人每天食宿费仅为85元(不含门票),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收费、统一饭菜、统一娱乐,所有经营服务项目和销售商品,全部明码标价,保证货真价实,决不允许任何欺诈宰客行为发生,让游客在民俗观光园玩得开心,吃的称心,住的温馨,一切顺心。
“水乡展风采,民俗醉游人”,王家寨水乡民俗观光园的全体村民真诚欢迎五湖四海的游客来民俗观光园观光浏览,我们将以浓浓的水乡风情招待八方来客休闲岛 点评: 休闲好去处休闲岛位于鸳鸯岛的南侧,周围芦苇环抱,荷花簇拥,淀风习习,碧波粼粼。白天,极目远望,视野开阔,莲香阵阵,心旷神怡;夜晚,渔家社火,别样风情,水天月色,如诗如画休闲岛的码头整洁一新,双鱼抱门,荷花仙子,九龙壁祥瑞迎客。娱乐项目有岛上住宿、餐饮、购物,游泳、迷宫、匹特博、猎炮打鸭、汽动力高射炮、荷花、鱼类观赏,垂钓、划船等设施齐全,能够满足游客多层次的度假需求。岛内小桥流水,绿柳成荫,鸟语花香,客房整洁、卫生舒适。休闲岛又是白洋淀的一处美食岛。白洋淀各色名吃齐全,游客可在这里一饱口福。远近驰名的“白洋淀全鱼宴”在这里也能吃得到。

描写白洋淀的片段

最好清晰一点 有看到的 有听到的 有闻到的 再加上一些想象
仿写《荷花淀》的环境描写的片段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

白洋淀风光的文章?

200字左右
白洋淀是中国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位于河北省中部。旧称白洋淀,又称西淀。是在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冲积扇交汇处的扇缘洼地上汇水形成。现有大小淀泊143 个,其中以白洋淀、烧车淀、羊角淀、池鱼淀、后塘淀等较大,总称白洋淀。面积 336 平方千米。从北、西、南三面接纳瀑河、唐河、漕河、潴龙河等河流。平均蓄水量 13.2亿立方米。为控制湖区水位,在白洋淀东部自然泄水处建有枣林庄大闸,引入大清河北支的南拒马河,扩大水源。由于南拒马河含泥沙量大,淤积严重,湖泊面积和容积有不断缩小的趋势。水产资源丰富,淡水鱼有50多种,并以大面积的芦苇荡和千亩连片的荷花淀而闻名,素有华北明珠之称。抗日战争时期水上游击队——雁翎队的故事脍炙人口。1982年干涸。 1988年 大雨使白洋淀湖区恢复,成为旅游胜地。2007年5月8日,保定市安新白洋淀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白洋淀有143个淀泊,被3700多条沟濠连接,淀淀相通,沟濠相连,形成巨大的水上人家迷宫。淀区景色秀丽,物产丰富,一年四季,景随时移。春季,水域清澈,烟波浩森,芦苇翠绿,一片勃勃生机;夏季,莲菱蒲苇随风摇曳,满淀荷花盛开,湖内白帆点点,使人暑意顿消;秋季,白洋淀天高气爽,气候宜人,鱼跳水面,蟹肥味香、鱼船队队、捕捞繁忙;冬季,白雪皑皑,冰封大淀,一派北国风光,各种冰床穿梭往来,如同燕子在空中飞翔,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滑冰场,可任自由驰骋。
  白洋淀的地形地貌是由海而湖,由湖而陆的反复演变而形成的,现在的水区是古白洋淀仅存的一部分,上游九河、潴龙河、孝义河、唐河、府河、漕河、萍河、杨村河、瀑河及白沟引河,下通津门的水乡泽国,史称西淀。到明弘治(公元1488年)之前已淤为平地,地可耕而食,形成九河入淀之势。以后人们看到淀水“汪洋浩淼,势连天际”,故改称白洋淀。对白洋淀的形成还有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一个中秋夜晚,嫦娥仙子偷吃仙药,身不由已,飘飘然离开月宫,就在她将要落入凡间的一瞬间,猛然惊醒,这一惊非同小可,随身宝镜落入人间,摔成了大大小小的143块,形成现在的143个淀泊。
  白洋淀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石代,淀区的西部、南部(今安新县的留村、梁庄)就有人类活动生自。春秋、战国时期,淀区分属于燕、赵统辖,以易水长城(今安新县北堤)为界,南葛城(今安州镇)属赵、北浑泥城(今安新镇)归燕,故今日淀区有“燕南赵北”之说。也正是这横跨燕赵的活土,以其特有地理风光,政治、军事地位,为历代所重视,令骚客咏叹。宋代,六宅使何承矩在淀区筑堤贮水,引水灌溉建立屯田防线。北宋名将杨延昭曾在此屯兵御辽。元代大儒刘因任教于淀区三台、安州。清代康熙皇帝在淀区端村、圈头、赵北口、郭里口兴建行宫,先后40次来淀区游览围猎。解放战争时期,朱德总司令曾在白洋淀指挥清风店、解放石家庄战役,给这古老的淀区又增添了新的光彩。

白洋淀记事 原文

要原文不要网页!!!好滴我可以追加分哦!!~~
《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的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小说,散文选集,曾被评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包括作者从1939年到1950年所写的绝大部分短篇小说,散文,特写,通讯等,其中共收录短篇作品近100篇,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荷花淀》与《芦花荡》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作品。
《白洋淀纪事》内容包括:一天的工作、邢兰、战士、芦苇、女人们(三篇)、“懒马”的故事、走出以后、琴和箫、丈夫、老胡的事、黄敏儿、第一个洞、山里的春天、杀楼、荷花淀——白洋淀纪事之一、村落战、麦收、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二、碑、钟、“藏”、嘱咐、新安游记、纪念、光荣、种谷的人、浇园、蒿儿梁……
原文如下:
芦花荡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
一天夜里,老头子从东边很远的地方回来。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老头子载了两个女孩子回来。孩子们在炮火里滚了一个多月,都发着疟子,昨天跑到这里来找队伍,想在苇塘里休息休息,打打针。
老头子很喜欢这两个孩子:大的叫大菱,小的叫二菱。把她们接上船,老头子就叫她们睡一觉,他说: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到苇塘里,咱们还有大米和鱼吃。
孩子们在炮火里一直没安静过,神经紧张得很。一点轻微的声音,闭上的眼就又睁开了。现在又是到了这么一个新鲜的地方,有水有船,荡悠悠的,夜晚的风吹得长期发烧的脸也清爽多了,就更睡不着。
眼前的环境好像是一个梦。在敌人的炮火里打滚,在高粱地里淋着雨过夜,一晚上不知道要过几条汽车路,爬几道沟。发高烧和打寒噤②的时候,孩子们也没停下来。一心想:找队伍去呀,找到队伍就好了!
这是冀中区的女孩子们,大的不过十五,小的才十三。她们在家乡的道路上行军,眼望着天边的北斗。她们看着初夏的小麦黄梢,看着中秋的高粱晒米。雁在她们的头顶往南飞去,不久又向北飞来。她们长大成人了。
小女孩子趴在船边,用两只小手淘着水玩。发烧的手浸在清凉的水里很舒服,她随手就舀了一把泼在脸上,那脸涂着厚厚的泥和汗。她痛痛快快地洗起来,连那短短的头发。大些的轻声吆喝她:
“看你,这时洗脸干什么?什么时候啊,还这么爱干净!”
小女孩子抬起头来,望一望老头子,笑着说:
“洗一洗就精神了!”
老头子说:
“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
远远有一片阴惨的黄色的光,突然一转就转到她们的船上来。女孩子正在拧着水淋淋的头发,叫了一声。老头子说:
“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
他蹲下去,撑着船往北绕一绕。黄色的光仍然向四下里探照,一下照在水面上,一下又照到远处的树林里去了。
老头子小声说:
“不要说话,要过封锁线了!”
小船无声地,但是飞快地前进。当小船和那黑糊糊的小火轮站到一条横线上的时候,探照灯突然照向她们,不动了。两个女孩子的脸照得雪白,紧接着就扫射过一梭机枪。
老头子叫了一声“趴下”,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踏着水用两手推着小船前进。大女孩子把小女孩子抱在怀里,倒在船底上,用身子遮盖了她。
子弹吱吱地在她们的船边钻到水里去,有的一见水就爆炸了。
大女孩子负了伤,虽说她没有叫一声也没有哼一声,可是胳膊没有了力量,再也搂不住那个小的,她翻了下去。那小的觉得有一股热热的东西流到自己脸上来,连忙爬起来,把大的抱在自己怀里,带着哭声向老头子喊:
“她挂花了!”
老头子没听见,拼命地往前推着船,还是柔和地说:
“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她挂了花!”
“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②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厉害地仄歪③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
他们已经离苇塘很近。老头子爬到船上去,他觉得两只老眼有些昏花。可是他到底用篙拨开外面一层芦苇,找到了那窄窄的入口。
一钻进苇塘,他就放下篙,扶起那大女孩子的头。
大女孩子微微睁了一下眼,吃力地说:
“我不要紧。快把我们送进苇塘里去吧!”
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老头子叹了一口气,停了半天才说:
“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小女孩子睁大眼睛问:
“为什么呀?”
老头子直直地望着前面说:
“我没脸见人。”
小女孩子有些发急。在路上也遇见过这样的带路人,带到半路上就不愿带了,叫人为难。她像央告那老头子:
“老同志,你快把我们送进去吧,你看她流了这么多血,我们要找医生给她裹伤呀!”
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
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菱说:
“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两个孩子全没有答言,老头子觉得受了轻视。他说:
“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
小女孩子说:
“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
老头子狠狠地说:
“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来看吧!二菱,明天你跟我来看吧,有热闹哩!”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荷花淀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女人抬头笑着问:
“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
“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胀,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
“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
“还在区上。爹哩?”
女人说:
“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
“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说:
“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
“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
“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们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
“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
“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
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
“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
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第二天,女人给他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包了一身新单衣,一条新毛巾,一双新鞋子。那几家也是这些东西,交水生带去。一家人送他出了门。父亲一手拉着小华,对他说:
“水生,你干的是光荣事情,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
全庄的男女老少也送他出来,水生对大家笑一笑,上船走了。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集在水生家里来,大家商量: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水生的女人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于是这几个女人偷偷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马庄去了。
到了马庄,她们不敢到街上去找,来到村头一个亲戚家里。亲戚说:你们来的不巧,昨天晚上他们还在这里,半夜里走了,谁也不知开到哪里去。你们不用惦记他们,听说水生一来就当了副排长,大家都是欢天喜地的……
几个女人羞红着脸告辞出来,摇开靠在岸边上的小船。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可是青年人,永远朝着愉快的事情想,女人们尤其容易忘记那些不痛快。不久,她们就又说笑起来了。
“你看说走就走了。”
“可慌(高兴的意思)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
“拴马桩也不顶事了。”
“不行了,脱了缰了!”
“一到军队里,他一准得忘了家里的人。”
“那是真的,我们家里住过一些年轻的队伍,一天到晚仰着脖子出来唱,进去唱,我们一辈子也没那么乐过。等他们闲下来没有事了,我就傻想:该低下头了吧。你猜人家干什么?用白粉子在我家影壁上画上许多圆圈圈,一个一个蹲在院子里,托着枪瞄那个,又唱起来了!”
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现在你知道他们到了哪里?”
“管他哩,也许跑到天边上去了!”
她们都抬起头往远处看了看。
“唉呀!那边过来一只船。”
“唉呀!日本鬼子,你看那衣裳!”
“快摇!”
小船拼命往前摇。她们心里也许有些后悔,不该这么冒冒失失走来;也许有些怨恨那些走远了的人。但是立刻就想,什么也别想了,快摇,大船紧紧追过来了。
大船追的很紧。
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的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
后面大船来的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哗哗,哗哗,哗哗哗!
“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她们向荷花淀里摇,最后,努力的一摇,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几只野鸭扑楞楞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走了。就在她们的耳边响起一排枪!
整个荷花淀全震荡起来。她们想,陷在敌人的埋伏里了,一准要死了,一齐翻身跳到水里去。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露出头来。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人了?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就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
但是那些隐蔽在大荷叶下面的战士们,正在聚精会神瞄着敌人射击,半眼也没有看她们。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
手榴弹把敌人那只大船击沉,一切都沉下去了。水面上只剩下一团烟硝火药气味。战士们就在那里大声欢笑着,打捞战利品。他们又开始了沉到水底捞出大鱼来的拿手戏。他们争着捞出敌人的枪支、子弹带,然后是一袋子一袋子叫水浸透了的面粉和大米。水生拍打着水去追赶一个在水波上滚动的东西,是一包用精致纸盒装着的饼干。
妇女们带着浑身水,又坐到她们的小船上去了。
水生追回那个纸盒,一只手高高举起,一只手用力拍打着水,好使自己不沉下去。对着荷花淀吆喝:
“出来吧,你们!”
好像带着很大的气。
她们只好摇着船出来。忽然从她们的船底下冒出一个人来,只有水生的女人认的那是区小队的队长。这个人抹一把脸上的水问她们:
“你们干什么去来呀?”
水生的女人说:
“又给他们送了一些衣裳来!”
小队长回头对水生说:
“都是你村的?”
“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一泅,又沉到水底下去了,到很远的地方才钻出来。
小队长开了个玩笑,他说:
“你们也没有白来,不是你们,我们的伏击不会这么彻底。可是,任务已经完成,该回去晒晒衣裳了。情况还紧的很!”战士们已经把打捞出来的战利品,全装在他们的小船上,
准备转移。一人摘了一片大荷叶顶在头上,抵挡正午的太阳。几个青年妇女把掉在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战士们的三只小船就奔着东南方向,箭一样飞去了。不久就消失在中午水面上的烟波里。
几个青年妇女划着她们的小船赶紧回家,一个个像落水鸡似的。一路走着,因过于刺激和兴奋,她们又说笑起来,坐在船头脸朝后的一个噘着嘴说:
“你看他们那个横样子,见了我们爱搭理不搭理的!”
“啊,好像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的。”
她们自己也笑了,今天的事情不算光彩,可是:
“我们没枪,有枪就不往荷花淀里跑,在大淀里就和鬼子干起来!”
“我今天也算看见打仗了。打仗有什么出奇,只要你不着慌,谁还不会趴在那里放枪呀!”
“打沉了,我也会浮水捞东西,我管保比他们水式好,再深点我也不怕!”
“水生嫂,回去我们也成立队伍,不然以后还能出门吗!”
“刚当上兵就小看我们,过二年,更把我们看得一钱不值了,谁比谁落后多少呢!”
这一年秋季,她们学会了射击。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敌人围剿那百顷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

本文由经典诗词网发布,不代表经典诗词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www.jdsolar.net/shici/19944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暂无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